从当前来看,中职学生的叛逆心理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较为普遍,且过于强烈、严重,有部分学生对学校及教师的教育根本听不进去,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与教师对抗,在课堂与教师唱反调。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迟到、早退,要认真学习、不开小差,且认真完成作业,但有部分学生对此充耳不闻,依然上课迟到早退,上课不做笔记,还交头接耳,讲笑话。当教师提问时,装聋作哑,站起来仅仅回答“不懂”或胡乱说一通。此外,中职学校并没有多大的升学压力,只要在学校中不做违法犯规的事情,不出现较大的违规违纪行为,学校也不会开除你,不影响正常毕业,照样能拿到毕业证书。鉴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中职学生越来越对学习没有信心,进而出现上课早退、开小差及不上交作业的现象。但大多学生思维较活跃,且具有创新性,由于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正是由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长期操作训练,才能够掌握其中技能。然而,由于操作过程较枯燥且辛苦,使得大多数学生失去兴趣,并没有意志去坚持学习。为此,鉴于当前此种情况,应创新教学方法,寻找一种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工作室制教学平台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引领学生承接并完成工程项目,并在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最终将产业、学校、科研机构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出综合专业技能合格的专业平面设计人才。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和传统的以“师徒式”为核心的手工作坊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有点相似,让学生以一个工作人员的状态去学习和创作。工作室制教学平台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实用技术要求的开放式教学,它从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的定义延伸到教室以外的地方。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给予学生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上实际操作和创作的机会,而工作室制教学平台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作能力,还能在过程中实现和教师的良性互动,通过双方在技能技术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相互借鉴先进的技术达到同时进步的目标。
教学工作室模式弱化了行政管理权力,在这一领域加强了管理的深层机制,师生的管理模式化被动转为主动,以目标为其制约性的因素,把行政干预转为内在的制约机制为主,实现自律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首先,我们可以从竞争方面来探讨。我们知道教学工作室是有自己的专业方向以及相关人员。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学工作室存在与否的依据,这在教学工作室之间无疑施加了无形的压力来保存自己的地位,这就是竞争机制的存在。其次,是制约性方面。在师生方面他们可以进行互相选择,以自己的标准进行选择,这在师生之间的竞争就自然的形成了。由上述两种机制的正常运行就构建了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满足工作室自身正常运行的需要。
工作室实验工厂、必要的专业工具和专业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师资配备、大量的相关资源是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必备的条件。而师资配备是实行工作室制教学平台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职业操守要求很高,不但要承担工作室的各项任务,带领学生完成教学大纲和科研任务,还要有和外界合作实际承揽工程的经验,训练学生的技艺水平,并对他们的专业特长发展方向提供科学的意见;而工作室实验工厂需要足够的空间和适当的场所来满足教学、生产、科研的需要,它是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的载体;齐全的相关工具和设配是教学实践工作和承接的工程项目能顺利开展的物质条件;合理的管理制度时保证上述工作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的制度保证;充足的信息资源、资料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相关资源是教学、科研工作持续进行的保障。
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的运作涵盖了教学、管理及产业学校科研工作等几个方面。首先,工作室制教学平台采用的是模拟性质的课程设计教学,这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完全不同,这是种专业教学与实际工程项目紧密联系的实际项目教学。通过参与实际工程的设计与制作,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验证,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以展示。所以,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应以培养学生设计能力为基础,在项目的驱动下,使学生的理论、实践和创新相结合,培养出专业性平面设计人才。其次,学习其他院校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同时,现代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可以被用到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实行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最后,工作室制教学平台运行的必经之路是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结合。它不仅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与科研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还会对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继而改善教学设施,增加学校对社会影响的实力。
平面设计专业的中职学生可将课程教学活动及工作室的设计工作紧密联合在一起,并采用任务驱动及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使设计及工作室的实际工作紧密相连,从而设计相应的互动教学模式,并以此来实现社会项目任务及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对接。当前,首先,可承接项目,由工作室进行负责收单,并制定相应的项目进展计划;然后,传递项目,由工作室召集相关设计师及专任的教师队伍,对项目进行有效讨论,进而实施项目教学方案,有效指导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案。最后,项目的运作。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对项目方案进行策划,并根据创意团队小组在课堂内的时间完成相应设计内容,促使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指导及点评,并从中筛选出四个左右优秀学生的方案,提交给社会客户,拉近学生与客户的距离,加强客户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听取客户的回馈意见,修改及改进方案,最终完成相应的项目设计方案。此外,还应对项目成果进行反馈,这主要是由教师工作人员及工作室内的人员共同指导学生来完成,使设计专业学生的课堂成果进而转化为项目成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狭小的工作室空间,薄弱的教师力量,不齐全的相关设备工具,工作室工程项目教学与相应时段的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脱节等现象成为了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内部问题。尽可能利用社会资源和校友捐赠,从实际出发,加大对相关设备设施和实验室场地的投入,逐步改善和解决专业设备设施和实验空间的不足。对现有的教师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使之能够更加适应工作室制的教学平台。从社会上外聘有实力、综合能力强的指导教师,让其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和能力办好工作室制教学,使平台教学在培养专业性平面设计人才上办出效益和特色。由于在实际的工作中工作室所承接的工程项目与对应时段的教学大纲很难做到吻合,这就是两者脱节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外部企业很难寻找到相匹配工程项目的情况下,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对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做出一些适当的阶段性调整,这样既能保证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的培养计划和规格不用改变,又能不落下教学进度和要求。学校应该支持鼓励工作室拥有更大的自,以保证培养专业性平面设计人才的整体教学目标得以更好地完成。不能建立和外部企业在工程项目长期双赢的合作关系成为了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的外部问题。
企业是完全和市场接轨的实践场所,所以工作室制教学平台主要从企业承接工程项目,这样不仅能给教学提供一个实践场所,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企业通过了和工作室的合作能解决在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工作帮其解决从而获得报酬;工作室不仅获得紧缺的资金资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实际的生产中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况是企业和工作室都乐于接受的双赢结果。但实际的情况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导致整个合作出现问题,甚至会动摇双方的合作意向。这些问题大都是在利益的分配上出现了问题,无法找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平衡点。企业担心在提供了场地、设配、资金的的支持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得不到应得的回报,浪费企业宝贵的时间和资金;同样,工作室认为自己付出的劳动心血和得到的报酬不成正比。这样的顾虑和隔阂通过双方建设性的交流和合作会逐渐消失的,双方要按着市场现有的规则本着相互谅解和双赢的态度摸索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原则,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矛盾。在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的运作上要注意创新型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新型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应结合产业、教学、科研三者各自的特点,保证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的运作不出现偏差。在和企业合作及教学中,结合学生在实际的设计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对应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需要的创新型平面设计人才,这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的体现。
中职平面设计采用工作室制教学平台有着显著的优势。这种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培养创新型平面设计人才。学生不仅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锻炼技艺水平,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在平面设计上形成系统的风格。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因为有更多的自可以独立支配学习时间,而不受教学大纲的过多限制,学生也不用接受死板的理论知识的灌输。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研究和设计,对自己要设计的产品进行创新。必要的情况下,保持和企业的沟通,了解自己设计的产品和创新被企业认同和社会接纳的程度。这样培养出了学生一定在社会生有较大竞争力,就业率也会显著得到提升。
一是在合作课程专业开放方面:合作过程中,专业开发滞后,老牌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正在逐渐丧失市场吸引力;课程开发还与时俱进程度不够。二是在合作师资队伍方面: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素质与知识结构不能满足专业合作发展的要求,教师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激发;工学部主任、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权责不明确,协同系部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在合作基地方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与机制还未完全建立,专业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四是在合作的工作室管理方面:合作建立的工作室建设目标不够清晰,由于对“工作室”缺乏足够的操作经验、明确的目标体系和组织机构,导致对工作室的建设与实际教学不能有机结合,忽视了工作室建设作用的发挥;管理权责不够明确。以前广告专业平面设计曾确定专业老师为各工作室责任人,但因排课机动性较大,无法继续执行原有管理措施;服务作用不够明显。工作室成为教师个人工作室,财产、资源的使用私有化,利益私有化,成果私有化,且未对专业课程教学起到补充和推动作用;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广告专业平面设计绝大多数的工作室只有教师授课用的一台电脑和投影仪及上课用的桌椅,硬件资源相对缺乏。
一个亲子培训机构为了开发教材,吸引企业经费支持,便在教材扉页上为投资企业刊发其儿童品牌广告。受此案例启发,我认为,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应多方寻求投资主体,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企业方可充分利用广告专业平面设计的教师智源库,在企业人才培训、各类社会培训等多个层面与享受到广告专业平面设计的优秀资源。而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在系部硬件设施、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案例教学等方面寻求企业方切实的支持,让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实现双赢。
建设校企合作共享型资源系统,完成校企教育培训共享资源库建设和校企项目合作共享资源库建设,其中包括技术服务管理与应用模块、远程教育培训模块、校企合作效果评价模块、校企合作成果展示模块等,实现资源共用,搭建深度合作实施平台。
。凡批准立项的合作项目,应签定合作协议,明确利益分配、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的部门应按合同规定认真履行义务,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原则上校企合作项目协议文本由广告专业平面设计组织初审后,报主管院长审定,项目经由院长签字确认后方为有效合同。
通过发动系部教师广泛联络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往届毕业生及小有成就的校友,成立校友分会、举办校友联谊活动、召开优秀校友报告会、邀请校友回访母校、设立校友奖学金、助学金等多种形式,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库。积极要求广告专业平面设计校友参与专业及课程建设,从企业的角度对广告专业平面设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结合所在单位的实际与系开展广泛的合作和项目开发,为系部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针对管理权责问题,要进一步明确合作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建立严格的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使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合作成为系部教师衔接企业、提升自我价值的平台。可确定工学部主任为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合作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项目引进和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合作日常管理工作,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合作建设情况纳入工学部主任年终绩效考核标准,制定人性化的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合作工作条例、严格的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合作设备及耗材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维护责任人,对耗材的领用、申报、购买等相关环节作出可执行性强的工作流程。确保涉及到广告专业平面设计合作的有关工作能够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做事有标准。
平面设计教育作为高职类及师范类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在开设目的、开设时间、开设条件、开设课程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扩招以后的生源素质大大降低,学生进校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有的甚至没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学生学习宽泛基础课程,因为平均课时量少,都没能较深入地学习,使得学生没有较为突出的专业方向,较全面的综合能力更无从谈起,离师范类毕业生的“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根据对现在的从业设计师的比例调查,平面设计师的数量达到了所有种类设计师的52.44%。中国在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今天,平面设计行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社会急需大量的平面设计人才,这样巨大的从业空间一方面给我们的平面设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也给建立平面设计专业提供了可行性支持。艺术院校重艺术轻技能,理工院校重技能轻艺术,这两种平面设计的人才观都略有偏颇。如何才能在重技能和重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是现在许多专家考虑的问题。
直至1998年,国家教育部才正式将艺术平面设计教育归入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仅在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艺术平面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在这样的背景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下,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课程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落后的教学方法。传统观念认为“学习”就是“死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失去了思维和行为的主动性,创新意识也被抑制了。而平面设计需要创新,只有注入新观念、新想法,才能设计出新的东西来。
2.被动的学习态度。学生虽然系列地修完了各专业基础课,但并不等于已具备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将其融会贯通到设计实践中。学生在学习平面设计课程时,只仅仅把它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完成,大部分同学只是想考试及格,拿到学位即可。高职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平面设计的教学效果。
3.泛滥的电脑设计。计算机特技是电脑软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合理地利用它能产生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奇特效果。但是大家不假思索,不加控制地利用就会泛滥。
4.较差的动手能力。由于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原因,往往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死知识,而很少有机会进行设计训练。其实平面设计这门课程完全是一门试验课程,老师在讲解要点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以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高职课程的教学大纲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根据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并在进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做到掌握软件的操作要点,掌握知识结构框架,理解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2.强调积累和实践。艺术平面设计不能忽视学生平时的实践经验积累。长期处在封闭的训练中,学生不了解社会、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根据社会企业需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可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途径,使学生得到锻炼,吸取经验,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可组织学生参加平面设计、动画设计、板报设计大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明白学好平面设计课程对学生将来的发展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适当举例说明其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枯燥的讲述必然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索然无味,应该结合案例教学,加上幽默风趣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难以掌握的知识。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树立现代设计观念。观念决定一切,用什么观念指导办学和学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和质量。因此,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一踏进美术系的大门,就应该牢固地树立设计意识,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以现代设计意识来统帅学习期间的全部过程,明确每门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及它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5.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是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平面设计教学应通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个性,才具有创新力。
虽然平面设计越来越受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才刚刚起步,我认为不能照搬照套外国的教育模式。以往平面设计教学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着创新人才和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所谓“教学相长”,正是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逐步达到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交流彼此的情感、设计的观念与理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的效果。
[1]张葳,李海冰.艺术理论课在设计教育的重要性[J].包装与设计,2005,(12).
[2]陈基才.现代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的二元制[J].2004,(3).
[3]彭建祥.创建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探讨[J].2006,(6).
[6]杨玲,李连天.以市场为导向的平面设计教学探讨[J].科技经济场,2006,(7).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的高等职业艺术院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无论是综合大学,还是传统的艺术院校都对设计专业关怀备至。每年成千上万的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大多被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聘用。而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体制则偏重于数量,忽视了教育质量,同时认为平面设计只是手工劳作,忽略了平面设计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本文就现代高等职业艺术学院的平面设计专业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1.平面设计将多种符号、图形和文字组合起来,并在二维平面上将这些视觉感觉表达出来称为平面设计,因此,平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为视觉传达设计。中职院校中的平面设计专业设置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和企业形象设计等课程,学生除了要掌握这些专业课程,还应该学习相应的美术基础课程。在所有的课程中,素描是基础课程。
2.素描作为基础造型的一种绘画形式,素描的作用是把三维物体在二维空间中形象地表达出来。素描课在平面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也要求学生对于素描课程要有充分的理解和学习。
对于一名平面设计师来说,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素描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素描训练的过程中提升感受美、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能力,从而成为一名线.素描教给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当看到一幅优秀的素描作品,首先欣赏者会感受到这幅作品的整体美,然后会感受到这些美的来源。当素描作者真正体验到物体形态和本质中的美时,就是他们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开端。好的素描作品在让人发现美的同时还能给人带来愉悦,使欣赏者更加容易接受作品。
2.素描给予学生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多种美的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描能够用单色将物体中的空间美表现出来。素描主要是通过各种构图和造型技能表现美,户外广告和标志的设计都对构图要求很高。将画面中的元素有效组合起来,就能使作品更具吸引力,使欣赏者有深刻的印象。学生要在掌握线的运用和画面整体关系处理等造型技法的基础上掌握素描技能。
3.素描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只有抓住平面设计的关键,才能创造美。利用好的形式将立意表达出来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而每一幅优秀作品中既包含丰富的内容,也蕴含丰富的思想。这种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需要不断积累。
1.校方予以足够重视如果学校及任课教师没有对素描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会导致学生也不重视素描课程,因此校方应当认识到素描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重要性。学校的重视不仅仅要体现在态度上,更要体现在对于软硬件建设的支持上。在软件上,美术教师的搭配要合理,形成一个具有核心力的美术教学团队,并且不断提升团队教师的专业素质。在硬件上,素描画室、灯光、桌椅等设施应该供应齐全。学校的重视还应体现在对素描课程的管理上,并要有展示学生成果的平台。如很多学校通过艺术展厅向学生展示优秀的作品,以激励学生。
2.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素描课程对于所学专业的重要性,明确打好美术基础是成为一名设计师的必经之路,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才有可能变被动为主动,面对困难时才可能主动克服、不断创新,并在学习中不断培养兴趣。
3.提升素描教学管理的效率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白素描作为平面设计的基础技能,是为平面设计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率,提升学生的素描技能。第一,整合教学内容。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中虽然包含素描课程,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以及课时较少,学生并不能充分学到素描的所有专业技能,无法全面掌握素描的基本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如在选择教材上,要注意选择那种强调简单基础训练的。第二,将课内外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在完成课上训练的同时要在课外进行相应的训练,自己准备素描本在课外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具体的临摹对象可以由学生自主确定,这样可以使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将课内外训练结合起来,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习专业课程,也可以在课后自由发挥,这样增加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优秀学生作业的管理与展示。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学生的作品分开存放,及时记录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经常奖励一些进步快的学生,将他们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如组织一些优秀作品展,当学生看见自己的作品被当做优秀作品展出时,更会激发学习热情。
笔者在对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不断研究中发现,素描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师要时刻将设计的理念贯彻于教学当中,注意专业与时代的结合,不断推动素描教学的革新与创造,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平面设计人才。
平面设计是一门艺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设计出来的作品以最直观的表现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平面设计方式丰富多彩,可以通过文字、图像或某些符号来传达信息。在教学中,平面设计对于美术专业来说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不仅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还需要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学生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平面设计的知识,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以后的就业也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对平面设计课程重视度不够,在教学和理论研究上也不够深入,教学方法老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有实用价值的课程。这些问题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系统地探讨这门课的教学实践问题能够让平面设计教学者更清晰地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
现在学校里开设的平面设计课程大多是概论课,虽然讲解了很多概念,但主要是学生被动接收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记录大量的概念后根本不能及时消化,导致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只能了解到零散的专业知识。这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对于一门刚刚接触的课程,学生还需要一定时间去了解,一味追求课程进度只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一知半解,可能有的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授的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练习,还是不能熟练运用平面设计知识。设计类课程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而现状是很多高校延续了中学的考核教学模式,还是一种应试教育的状态。
随着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我们可以很简便地运用软件来完成设计任务,计算机设计的便利和快捷是传统美术所不能匹敌的,它可以进行多维度的创作,可以快速引用现有资源。这对于平面设计的创造本应该是件益事,但现在很多高校只教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技术,反而减少了传统美术设计的教学。所以,现在学设计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只是各种设计类的软件,离开这些软件后就不知道如何画图了,完全被工具所限制。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设计需要大量的积累,需要自己动手去赋予作品生命,而不是复制粘贴计算机里的资源,所以老师不能只注重计算机软件的教学,还要教授设计的理念,不能丢掉传统的美术设计,让学生脱离工具的束缚。
平面设计需要走出课堂,学生不仅要学习好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活学活用,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现在很多学校是在闭门造车,教授的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差太远,没有构建很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学生没有足够多的机会去设计一线工作,严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变成有社会价值的作品,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延长了学生工作时与企业的磨合期。
不能只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还需要积极地进行沟通交流,老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的想法能够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设计的魅力。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创作作品,让课堂上的设计理念活生生地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设计的魅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将学生平常的实践表现放到成绩考核中,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寻找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设计软件让设计变得简便、快速,设计作品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互联网上能够伸手拿来的东西太多了,设计的过程变得越来越简单,导致设计作品抄袭问题严重。学生要具备自主设计作品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构思设计出一份优秀的作品,如何通过设计作品向别人传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需要在平时进行大量练习。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减少设计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使用传统的设计方法,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积累知识,让学生脱离工具给设计带来的束缚,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设计师,而不是只会使用软件的制图员。
平面设计必须要走出课堂,在学生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学生与社会需求接轨,进入需要平面设计人才的企业或者单位合作,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设计工作的完整流程和实际成品的制作过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眼界,掌握平面设计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走出课堂了解社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给需要平面设计人才的企业和单位培养输送平面设计人才。学校要制定出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
平面设计本身具有艺术被认同的偶发性,平面设计作品是长期积累的专业知识与生活需求所结合的产物。一般情况,平面设计是一种以改造具体事物和影响人们的生存行为来增进社会转变的因素,它在新的流行文化的发现和推进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设计对生活中一些边缘化和非主流的文化保持了一定的关注。事实上,平面设计是一门与其他领域有高度联系的学科,其特性使它具备了很多学科不具有的中心性,而设计者在这种属性下得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权威性。如今,平面设计在实践教学中还没有引起足够多的重视,教师应当身先士卒积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给学生创造合适的实践环境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高素质的设计人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推动平面设计进一步发展。
在今天,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极大地触动了出版业的改革。出版业掀起了数字化的转型风潮。各大出版社纷纷开展纸媒出版向多媒体出版转型,即“互联网+”模式的出版数字化建设。这正是与出版业紧密相关的平面设计行业最需要关注的发展趋势。平面设计如何适应出版业的转型,应用型高校教育中的平面设计课程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转型后的新型媒介和媒体的传播,这是涉及到如何改进设计专业教学方向的重要课题。
出版业对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一直旺盛,尤其是平面设计方向。应用型高校平面设计方向的人才培养更是与出版、传媒等企业息息相关。对出版业的关注与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招聘工作中找到与企业的对接方式,同时帮助出版企业尽快发现学生的闪光优势。所以如何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出版社发展的人才,是对应用型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任务的一大挑战。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在出版业中,出版介质、经营角色、运作模式等等都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数字阅读的需求跟随着Ipad、Kindle等电子设备的大面积普及,成几何倍数迅猛增长。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出版行业只有抓住发展技术,顺应新的时代技术,推进数字化与新媒体,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线。传统出版企业的劣势在于生产周期长,传播速度慢,传播范围受物流制约,传播数量受预算制约,出版过程会产生大量污染等。受到数字技术冲击后的出版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大量引入了新媒体作为新的信息传播模式。新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将现在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技术加入其中,使得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得以迅速传播与推广。这也是现在最为主流的信息传递模式。出版业紧紧抓住新媒体的这一特点,结合当下多种数据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信息,使得原来只能承载于二维纸面的娱乐信息、新闻信息和视觉体验等一系列数据服务立体起来平面设计。多元化媒体形式的加入为出版业带来更多样的发展机遇,科技进步加速了出版业的改革,促使出版业迅速发展。
如何适应新媒体呢?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出版企业呢?平面设计在出版业中一直被大量需求,主要应用于美术编辑等岗位。广义上的美编是指在出版过程中以出版产品为对象的全部装帧艺术活动,以及从事这种活动的编辑人员。在传统出版业中,美编主要服务于版面设计、封面设计、广告设计等。随着出版业的改革,美编的工作内容和身份角色都在发生变化。市场的变化也促使企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变化。平面设计从色彩、构图、文字、字体等扩展到动态效果甚至声、光、电、影元素的运用等等。通过各种手段将图书的形式多样化,传播途径丰富化,迅速抓住消费者的视线,以此激发购买的欲望。手机等平板电子产品的阅读功能就是出版业中的平面设计最应该关注的产品推广方向。新的出版形式促使平面设计在专业技术上发生改变,也推动教师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师在平面设计的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基础着手,先要去了解电子产品的基本信息,比如常规的屏幕尺寸、导航页尺寸、页边距等细节问题,日常去关注手机端的设计,形成自己的灵感库,找出时下优秀的作品,分析作品的设计逻辑,这也是一个平面设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好的平面设计网站也可以给学生以极大灵感,所以在教学中对优秀平面作品的收集和讲解非常重要。除了教学方法,教师在传授设计思路上也需要变改变。新形势下的平面设计教学需要在专业上不断延伸,对教学内容要进一步拓展。传统出版业的美编仅仅强调形象和形式设计,而新的“互联网+”时代的美编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新技术,特别是各种电脑、手机技术的融合。新科技成为平面设计的必修课。只有了解这些设备技术才能将设计很好地融合进去,否则设计出的产品就会与当下脱节,也很难满足新型出版的需求。所以教学中在强调设计中的精准和细节之外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宽展学生的知识外沿,启发学生善于“跨界”和“混搭”的能力。
电子阅读产品的普及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必然导致纸质媒介的衰落,因此探索新型的出版形式是出版行业在逆境中生存的必要路径。传统中求新,积极开发各种形式的出版衍生品和数字版权读物等,都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与时代同步发展。在新形势下的平面设计行业也必须跟随趋势调整设计思路。作为应用型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仅仅按照传统的、简单的设计教学方案灌输给学生最基本的设计技术和技能远远不够,应该积极应对快速发展的现实调整、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扩充学生的知识,特别是跨界知识和互联网知识;另一方面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好奇心是创新的基础。
当学生充分掌握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在获得平面设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丰富自我,扩宽自己的视野,更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也更容易理解新生事物。这样的训练才能够使得设计与新型出版业相互呼应,与高速发展的社会同步,满足现在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期待。此外,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去企业或机构锻炼充电。教师的知识面决定了学生能够得到的知识,如果教师自己的视野不够开阔,不能够和现在社会形势接轨,就很难教学,也很难科学地引导和带领学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和新的求职需求。
[1]李莉.“互联网+”时代的编辑业务创新,“互联网+编辑”研讨会论文.
[2]史学卿.新媒体影响下的平面设计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09.20.
[3]王紫薇.出版改制的背景下图书美编转型探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06.30.
[4]单浩.浅析新媒体与广告设计.创意设计源主题论坛:新媒体与信息传播,2014(1).
[5]盛利君,新阅读时代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媒体观察,2015(1).
【论文摘要】设计在西方发展了百年,而在中国现代设计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因而受诸多因素影响,中国的早期平面设计教学从内容形式到制作方法都过于单调,传统工艺美术型的设计教育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新理念、新思维不断介入人们的生活,中国的平面设计应在实践与探索中思考与寻找设计的未来之路。这为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平面设计教育在我国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面对中国偌大的设计市场Bsport体育,国内的美院、综合性大学等纷纷开设设计系以应对这种局面。经过这么多年的设计教育,各高等院校也顺应时代需要做出一些相应的改革。其中,就过去美术院校的“工艺系”到今天的“艺术设计系”名称的改变可窥到设计教育中改革的印记。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想当前平面设计教学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平面设计本身是种对生活方式的创造。在人类历史上,设计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时也标志着
首先,在教学中重视造型基本功,这本无可厚非,但却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应该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今天的学生正是在前人成功的基础上前进。因而,旧的平面设计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正如用安格尔的方法不会有凡高;用徐悲鸿的方法也不会有贝聿铭一样,纯美术(油、版、雕)的造型训练、色彩练习,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并不是完全适用的。
其次,在大学四年的课程安排中,过多的基础训练,导致了学生对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平面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学科间的交叉明显。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多安排一些理论课是有必要的。
再次,前面提到了“包豪斯”的教学。本来,包豪斯重实践、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等等,都是平面教学应当学习的。但由于一开始对其理解的偏差,导致了今天各院系的平面设计专业明显地缺乏活力、创造力,对平面设计的理解也明显落后于时代。很多学生作品毫无新意,且忽略了自身的民族特点,放弃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没能很好地将平面设计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过去我们搞平面设计教育,以工艺美术教育为主。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从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引进企业形象策划(CI)潮以来,教学上就有了些改革。基础教学我们沿用的依然是包豪斯传下来的三大构成。这时候的平面设计专业(或者装潢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企业形象策划为主。而且在引进CI方案时,我们把它分为: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三大块。设计专业的教学以视觉识别为主。而“设计管理”课程是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在设计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从我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总共不过23年,各领域都在经济大潮中摸索着前进。我们的现代设计教育时间更短,“设计管理”课程的缺失是有其原因和社会背景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内部科学的管理体系也逐渐完善。在此基础上,设计师面临的与创作对象(企业)之间的交流日益重要,“设计管理”课程也就提上日程。
在过去我们的平面设计教学中,仅以设计的基本创作为主线,没有注意到与创作对象(企业)之间的沟通,再加上技法滞后等造成:
(1)学生只顾埋头做手工设计的技法练习和相应的简单肤浅的设计思想的思考,对设计的深入思考缺少认识。
(2)理论体系不健全,对所学专业企业形象策划(CI)缺少认识的完整性、高度性。
(3)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市场运作等方面处于一种逐渐完善的阶段。因此对设计管理课程的设置应有所高度的认识。
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设计学科的边缘性要求新的设计人才必须是综合性人才,而不是一味地“专”下去。平面设计在现代社会扮演的不仅是传达信息的角色,同时还担当了传达思想的、甚至是传承文化的重担。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如文学、哲学、艺术等。要让学生认识到平面设计专业自身就是艺术、技术、社会生产力等交叉而兴盛的一种新的学科,其自身的边缘性应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另外,还可在课程中尝试开设市场学、消费心理学等课题。当然,在强调学科“边缘性”时,并不是要求平面设计者个个成为多面手。模糊学科间的界限,不是模糊专业本身,只是学科间的交叉有利于平面设计自身健康、全面地发展下去。既然平面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专业性是其立足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脑的出现为我们的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速度和质量是其最突出的表现,它大大提高了平面设计者的工作效率和作品的制作工艺。在这种形势下,平面设计教学工作应主动适应不熟悉的领域,要在这个需求逐渐提高的新环境中不断提高平面设计教学的水平,跟上科技的进步的步伐。面对科技带来的种种压力和飞速发展的商业环境,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对设计者潜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软件的应用,平面设计逐步走向程式化,这就要求设计创意必须具有个性。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是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平面设计教学应通过对设计原理、设计内容等理论知识的讲授,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首先,在教学中重视造型基本功,这本无可厚非,但却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我们应该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今天的学生正是在前人成功的基础上前进。因而,旧的平面设计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正如用安格尔的方法不会有凡高;用徐悲鸿的方法也不会有贝聿铭一样,纯美术(油、版、雕)的造型训练、色彩练习,对于平面设计而言,并不是完全适用的。
其次,在大学四年的课程安排中,过多的基础训练,导致了学生对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平面设计是一个边缘学科,学科间的交叉明显。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多安排一些理论课是有必要的。
再次,前面提到了“包豪斯”的教学。本来,包豪斯重实践、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等等,都是平面教学应当学习的。但由于一开始对其理解的偏差,导致了今天各院系的平面设计专业明显地缺乏活力、创造力,对平面设计的理解也明显落后于时代。很多学生作品毫无新意,且忽略了自身的民族特点,放弃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没能很好地将平面设计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过去我们搞平面设计教育,以工艺美术教育为主。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从日本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引进企业形象策划(CI)潮以来,教学上就有了些改革。基础教学我们沿用的依然是包豪斯传下来的三大构成。这时候的平面设计专业(或者装潢专业)的课程设置以企业形象策划为主。而且在引进CI方案时,我们把它分为: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VI(视觉识别)三大块。设计专业的教学以视觉识别为主。而“设计管理”课程是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在设计专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的。从我国改革开放到今天总共不过23年,各领域都在经济大潮中摸索着前进。我们的现代设计教育时间更短,“设计管理”课程的缺失是有其原因和社会背景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内部科学的管理体系也逐渐完善。在此基础上,设计师面临的与创作对象(企业)之间的交流日益重要,“设计管理”课程也就提上日程。
在过去我们的平面设计教学中,仅以设计的基本创作为主线,没有注意到与创作对象(企业)之间的沟通,再加上技法滞后等造成:
(1)学生只顾埋头做手工设计的技法练习和相应的简单肤浅的设计思想的思考,对设计的深入思考缺少认识。
(2)理论体系不健全,对所学专业企业形象策划(CI)缺少认识的完整性、高度性。
(3)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市场运作等方面处于一种逐渐完善的阶段。因此对设计管理课程的设置应有所高度的认识。
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设计学科的边缘性要求新的设计人才必须是综合性人才,而不是一味地“专”下去。平面设计在现代社会扮演的不仅是传达信息的角色,同时还担当了传达思想的、甚至是传承文化的重担。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如文学、哲学、艺术等。要让学生认识到平面设计专业自身就是艺术、技术、社会生产力等交叉而兴盛的一种新的学科,其自身的边缘性应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另外,还可在课程中尝试开设市场学、消费心理学等课题。当然,在强调学科“边缘性”时,并不是要求平面设计者个个成为多面手。模糊学科间的界限,不是模糊专业本身,只是学科间的交叉有利于平面设计自身健康、全面地发展下去。既然平面设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那么,专业性是其立足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脑的出现为我们的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速度和质量是其最突出的表现,它大大提高了平面设计者的工作效率和作品的制作工艺。在这种形势下,平面设计教学工作应主动适应不熟悉的领域,要在这个需求逐渐提高的新环境中不断提高平面设计教学的水平,跟上科技的进步的步伐。面对科技带来的种种压力和飞速发展的商业环境,设计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对设计者潜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软件的应用,平面设计逐步走向程式化,这就要求设计创意必须具有个性。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是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平面设计教学应通过对设计原理、设计内容等理论知识的讲授,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危机,例如资源的破坏、能源浪费、生态环境失调等。因此二十一世纪设计的突出主题是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此种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不同年龄的人对设计有不同的需求,年轻人通常喜欢能够充分张扬个性和体现青春活力的设计;年壮者对那些能展示成熟与自我成就感的设计情有独钟;年老者则希望设计体现出怀旧感和饱经沧桑的平静感。因此,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围绕人的需要展开。绿色设计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这给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平面设计师有责任使平面设计维持合理的视觉秩序,制止材料污染和视觉污染。另一方面,通过传达对环境的关注与自然相关的图像以及文字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设计师们开始意识到他们在纸张耗费与污染技术应用方面所扮演的主要决策人的角色。1996年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院出版了《平面设计中环境责任指南》,又为某纸张制造商起草《设计之生态学》手册,为美国设计师提供了关于减少对环境冲击的指导。在中国人们也已逐渐意识到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将会是中国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长期的目标。【论文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思考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机制已将重心转移到精神产业领域,文化产业迅猛崛起,文化产品大量充斥在市场中,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升。鉴于这样的发展态势,为获取更大的利益,许多企业将企业宣传放在首位,以应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各种商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附加值越来越成为企业间的强大竞争力。文化观念的变化带来了新产品开发、产品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作为文化产业先驱的平面设计也面临着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社会现实,不得不考虑这个行业的生存环境和如何抓住机遇在经济大潮中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使平面设计艺术健康、有序、全面的发展。针对以上需求,社会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平面设计师,他们可以从事广告设计、销售企划、图文设计、企业宣传策划及其他平面领域的相关设计工作。但从社会形势来看,现在从事平面设计的艺术类人才众多,但是,往往都处在边缘化的境地,没有明确的行业定位,因此专业掌握还停留在初级书本知识阶段,对于实际的项目还尚不能掌控驾驭,对于行业分工、行业标准,行业组织的了解和分析更无从谈起。面对高科技飞速发展和平面设计相对滞后的局面,许多平面设计艺术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心急如焚,纷纷要求改变现状,以求自身的发展空间。由此,如何应对社会潮流的需求以及企业发展的需求成为设计师初入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几点分析,如果让一个刚毕业的平面设计人员未经培训学习直接参与到工作中来,后果可想而知。但就现在的企业来讲,还没有哪个企业真正把平面设计人员的课程纳入到其综合职业能力培训中。因此,具体分析企业需求,设置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师本身就是个具有独特思维能力而又敢于大胆改革创新的一个职业。设计工作必须要在这个需求较高的新环境中能标新立异。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和制作在平面设计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科技带来的种种压力下,商业界提出的新挑战不仅加强了设计的重要性,还提高了设计的潜在能力。当平面设计走向程式化之后,其设计创意就必须具有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设计就成为无限超越自我,获取随心所欲表达的个性化。故计算机软件的掌握程度至关重要。但是企业中的设计师在大胆创新前要先深刻领会企业文化,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使人感觉既新鲜又没有突破企业要求的底线,这才能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要求。
全球化的社会形势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具备更全面的认知观。因此,在构思和表现上,平面设计的语言要放眼国内外的消费需求。时常关注国内外现代设计的走势是最便捷的使作品与现代世界设计接轨的重要步骤。
2.3 企业要求设计作品要有地域本土化元素,能够明显体现企业所在地域的风土人情
通过对具有地域特色的造型元素其形态上的引用,使元素不仅传递了现代设计观念,而且使旧有元素能够真正传递载体的现代信息,符合现代设计的功用,从而摆脱元素在使用上的局限与语意上的偏差。对本土设计师来说,守一方水土研究自成体系的平面设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这样既可以使消费者从侧面了解企业文化,又可以加深消费者的印象,可谓一举两得。
2.4 企业要求现代平面设计要符合人性化需求与绿色环保的呼吁,这才会达到与消费者共鸣的效果
人性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思想是21世纪设计的主题,在设计中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它强调在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在中国,人们也已逐渐意识到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绿色设计将会是中国平面设计发展历程的长期需求。在经历了分解与重构后的现代平面设计艺术,未来的设计将着眼于与平面设计相关环境的设计上,其关系是相连的,内在的,互动的,广义的。因此企业在设计中要求与消费者达成共识,从换位思考的角度找到宣传的突破口。
根据以上几点企业要求,要加强平面设计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就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系统设置课程:
(1)首先应该学习好企业文化,准确的掌握企业的设计定位。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具体地说,就是指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素质、经营方针、产品开发、商品流通等有关企业经营的所有因素。设计师可以从信息这一观点出发,从文化、形象、传播的角度来进行筛选,找出企业具有的潜在力,存在价值及美的价值,加以整合,使其在信息社会环境中转换为有效的标识。因此,开设企业文化的相关课程是深入了解企业,给设计定位的第一步。
(2)只有最符合社会要求的作品,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此,设计师应该结合当前的社会文化、地域文化,利用其特点来突出企业的形象,这样才能设计出标识性更强,更符合企业宣传要求的作品。因此,开设相关的人文素养课程是设计师与时俱进,与社会融合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3)应该储备资源,多元化掌握相关的设计软件。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软件的学习与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要想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独树一帜,熟练的掌握好计算机软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设计师在职后多开设一些设计软件培训的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提升设计师自身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多开设设计软件的课程也是帮助设计师创新、创意最有力的方式。
(4)在众多的设计作品中,创新、创意是作品的灵魂。企业的宣传重心也同样放在与众不同的作品构想上,因此对于设计师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众多的培训课程中,最不容忽视的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只有开设相关课程对设计师的创意思维进行开发,才有可能满足社会、企业、消费者的要求。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师只有通过结合企业实际,充分的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知识,开发思维创新意识,才能确保设适应企业的工作的要求,良好的设计和规划方案可以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专业,从而使产品在经过设计之后创造出超越其实用功能的综合美学价值,最终为企业做出贡献。
少数民族文化既是本民论文联盟族的、又是世界的;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统一。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该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是维持民族延续,促进国家发展不竭的精神力量。加强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艺术教学真正达到“心灵共振”的效果;提高学生对自然的壮观和生命之美的感受能力;启发学生对艺术敏锐感知能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长时间积累、孕育出的了文化体系,同样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积淀和结晶。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有利于促进平面设计教学全面发展,体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有利于教学中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各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与平面设计相碰撞擦出当代设计元素的火花,弱化对外国平面设计的模仿,形成一种属于中国的平面设计风格,越来越得到平面设计从业者的高度重视。罗绮所创作的《黄梅》,以我国传统的水墨手段给艺术以新的体现,在营造中华传统“高洁”的基础上,用简洁与朴素的视觉表现形式,将“傲骨、高尚、坚毅、坚强、坚忍不拔”的寓意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是现代平面设计视觉艺术和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完美体现。民族和国家要想取得发展、文化要想取得传承,就应该立足世界,敢于吸收、勇于融合,只有这样,民族和国家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主宰者。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平面设计教学一定会在继承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找到发展的基础,利用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的独特风格和意义扩大创作的空间,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
“平面设计”这一名词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传入中国,平面设计课程的设立不过20年的时间,平面设计教学从内容、方法和设计思路来看存在这过于单调、简单模仿和学用分离的现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做过各方面的努力,许多努力过于追求现代元素忽视中国因素的继承致使教学效果不佳。面对社会发展、市场需求和教学的要求,平面设计应该从民族的、传统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促进教学和设计的多元化。
许多教师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简单模仿国际成型作品,这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学生所设计出的作品枯燥无味、缺乏时代感、欠缺设计灵性。
学生的思维原本是广泛并且活跃,他们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经常会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作品,但是一些教师“言必称希腊”,将平面设计教学局限于对西方艺术的临摹,缩小了学生设计的基础、取材的范围。
我国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侧重结果和技术,忽略了设计的思维过程,有的教师甚至把其他种类教学方式“移植”到了平面设计教学的过程中Bsport体育。教师关注学生参阅成型作品和在此基础上的行艺术创作,忽略艺术作品在创作时的思维体系、设计内涵和设计寓意,长此以往欠缺了对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
平面设计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轻视和否定的认识。教学中突出的是现代特色和世俗风格,缺失科学地把握少数民族文化精髓的能力。
当前的平面设计理念不仅是对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的融合,同时也是对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也只有这论文联盟样得理念才能创作符合时代特征作品。平面设计的过程也是一种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共鸣。平面设计教学要以民族文化的发展为己任,把平面设计着眼点放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平面设计教学离不开设计观念的更新和再造,也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供养。用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手段表达,将现代平面设计思想融入当,使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化精髓统一于平面设计过程中,会使平面设计更加具有文化特性,在少数民族文化得以焕发新的生机基础上,让平面设计教学更加具有自身的内涵和意义。
平面设计教学应把重点放在完善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知识架构上,切实改变当前单纯的课堂设计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真正的走向市场,善于发现社会对平面设计的需求,逐步减少枯燥单调的教学理论的灌输,使学生能够在与社会的交流中对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作用有一个正确认识。创新作品设计的思路与设计流程,使学生带着兴趣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鼓励学生将充满创意的思维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使他们具备平面设计的应用能力与策划实施的能力。
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刻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造型呈现的气势以及“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表现手法,都是平面设计中需要借鉴和吸收的。有着千年历史的少数民族文化图案,至今仍呈现出旺盛的生命活力,深刻影响着现代平面设计。进行平面设计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从历史、地理、民族等不同方面独立地分析少数民族文化图案的创作思路和过程。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课堂的主导,其自身必须对少数民族文化了如指掌,才能把传统文化更好地贯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需不断接触一些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平面设计教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