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看到设计需求的第一时间是看同业者怎么做,然后各种抄的设计师,这连合格都不算,更不要提怎么做一个成熟的设计师了。
一般情况下 UI 设计师拿到的需求是什么样的?这直接决定了你的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这时候,我们拿到的需求有可能非常详细,是交互设计师加工过的具体的需求文档,其中包括完整的交互设计原型。
这个时候,我们重点去理解交互设计的输出,查看产品使用的每一个流程以及每一个界面的具体细节,其中包括功能、操作、反馈以及信息呈现逻辑等。
而大多数团队中,可能就没有交互设计师这样的角色,而是产品经理或者老板直接下达的需求,需求的精细程度也会存在非常大的区别,这个时候其实就会比较复杂。
设计师此时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化身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远点,去理解需求以及将需求进行拆分。
针对于需求的每一个细节,需要设计师深入进行思考,对于缺失的部分,或者存在不合理的部分,需要回过头来和提出需求的人详细沟通,共同讨论以及解决问题。
在这里推荐一个针对于需求梳理的思考工具——「用户旅程」。通过「用户旅程」这一方法,可以梳理出用户使用产品的情景、操作以及具体的心理状态,便于设计师站在用户的视角去理解和分析需求。
针对于需求的每一个细节,需要设计师深入进行思考,对于缺失的部分,或者存在不合理的部分,需要回过头来和提出需求的人详细沟通,共同讨论以及解决问题。
在这里推荐一个针对于需求梳理的思考工具——「用户旅程」。通过「用户旅程」这一方法,可以梳理出用户使用产品的情景、操作以及具体的心理状态,便于设计师站在用户的视角去理解和分析需求。
设计目标,直接会联系到产品目标、运营目标以及用户目标等,在了解到具体的需求细节以后,要明确本次设计在整个项目中的定位是什么,通过设计需要带来的收益以及用户对于设计的诉求有多大。
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明确的是设计目标最核心的点在哪里,这样的话就可以针对设计内容的输出重点方向有所了解。
也利于我们做一些权衡:有时好看的设计是需要牺牲一些信息密度、信息传达性等;设计页面类型是什么,是偏展示性的,还是偏功能性的,展示性的设计空间会大些,功能性的要考虑开发实现要做的组件化一些;
另外,针对于设计的页面具体有哪些,优先级何如,以及任务的拆解,设计目标都会有所影响。
设计师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针对于任务的评估,将一个完整链条的任务拆解成为小段,然后再比较每一段人物的优先级,高优先级的先完成,低优先级的后完成,因此也直接衍生出时间计划的编排。
另外,还要在每一个时间节点和里程碑,确认对接沟通的角色,以及要输出的物料有哪些。这项工作就要有经验的设计师进行决策,或者团队中有经验的设计师带领大家一起来完成。
时间节点和里程碑是工作进度的外在表现,具体可以使用的工具其实蛮多,但是最基本的是整体团队对于设计进度要达成共识,确定在那个时间点上,大家能够有什么样的预期——看到的内容和听到的结论等。
此时对于需求已经了解过,明确自己工作地意义所在以及制定了相应的计划,那么就要进入到详细的分析阶段。
市场分析会决定了你的设计要在哪方面与对手进行抗衡,配合产品在市场中的重要定位,设计需要做哪些内容。
而竞品分析是一种取长补短的思路,通过学习对手产品的优点,规避它的缺点,让自己的设计变得更完美。
用户需求分析,这个不得不说,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那就还是要深入发掘用户需求背后的东西。比如说,经典段子「用户想要一批更快的马」,实际上背后的诉求是用户想要的是「速度」。
色彩范围、质感、细节、突出信息、图标设计方案、插画设计思路以及动效等,这些都可以在定义视觉风格的阶段进行思考,并有所结论。
整体性是非常必要的,以及和其他产品的差异化,也同样是视觉分格会涵盖其中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做具体的视觉风格定义时,是通过一些关键界面或者关键操作来决定的。
有的团队或者项目的某些阶段是可以不用定义风格,因为有规范可以继承或者延续,这个要就具体的项目情况而定。
定义视觉风格是通过开会、汇报最终敲定下来的,基本上是整体团队群策群力的事情,而不应该由设计师自己完成。
以及补充设计规范或这 UI KIT,针对于一些设计公司,还要补充设计说明等。
接下来就要进入开发支持的阶段,输出切图和 Layout ,并且此时要跟开发同事保持非常频繁的沟通,在他们完成设计方案后,要给出对应的走查,找到开发成果对于设计的还原程度达不到100%的位置。
此时沟通真的很重要,我们团队之前合作的很多开发,都是那种输出了切图和 Layout 根本不看的角色,然后实现出来的样子和我们的设计千差万别,基本上让我们的设计师就地石化。
设计师与开发人员的沟通也是需要长期磨合才能越来越好的。总之设计师勤于沟通,对于自己的好处会非常多。
产品进入测试阶段,以及到后面的上线,设计师就要抽出一部分精力关注一下自己的设计在市场上或者用户那里的反馈。
如果反馈不错,那么要想到自己接下来的提高在哪里,以及产品下一个版本的迭代应该做到哪些设计来弥补本次的不足,。
我是小鹿,一名拥有十五年工作经验的资深职场人。从无艺术功底到学设计专业,从交互到产品,从 to B 到 to C,从打工到创业,一路摸爬滚打。
希望个人的经验能给大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内容稍长,但全是干货,还有福利。如果建议对你有帮助,可以帮我点个赞,关注我学习更多职场、互联网相关~
设计UI的过程可以类比一个PPT,对于大部分新手来说,他们比较关注的都是技术上的问题:例如怎样完成炫酷的动画,怎样加入时尚的装饰,怎样设计精美的排版。追求技术当然没错,但是把技术作为出发点是不健康的,理由很简单:决定具体产品好坏的标准,就是它是否满足了使用需求。PPT的目标一般来说是辅助你的Presentation,而不是为了展示它本身的完美;我宁可把多余的时间花在检查错别字上,也不会去琢磨它的“美观”程度。
上述内容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任何产品都有内在逻辑,而内在逻辑决定了它最后具体的形态。而特定的技巧(例如3D,动画效果)则只用于将框架具体化,对总体思路并无影响。UI的产品逻辑是由用户的体验和你希望展示的功能组成的,你的目标就是:
认识到这两点,具体的设计其实就不那么困难了。先讨论第一件事,用户的方便和理解。常规的做法是设置引导。引导不等于教程,而是将一个特定的流程强制安排给用户,例如打开app之后的注册环节;不过这种行为显然容易引起反感。比较好的办法是减少元素,在使用户选择不多的情况自然的参与到引导过程中来。
第二件事简单的说就是产品功能的展示问题。其中最大的忌讳当然是在首页将所有功能的展示出来,因此这个问题又过渡成为了“要怎样把功能合理的折叠”。我认为原则有三点,第一是尽量让各个分支的元素数量接近ui设计,第二是符合人的直觉和逻辑,第三是重要的分支必须在首页。
成熟的UI设计师除了扎实的视觉表现基本功之外,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口才与优秀的沟通能力。工作中往往从整合产品着眼,而不是只关注自己负的这一环节部分。一般都有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进入项目团队后就开始与团队伙伴一起开始协作。
并且有完善的设计思维与逻辑思维Bsport体育,深入地参与到交互设计的部分。他们什么的知道交互设计与视觉设计决定着产品的用户体验度,交互作为视觉设计的上一环直接影响着视觉设计的表达。
我们按照产品设计流程结构的三个部分:设计前、设计中、设计后分别进行了解。
设计前:设计前的环节是刚入行设计师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关键环节,很容易陷入需求来了就马上开始设计的误区,殊不知这样做会给后续工作埋下无数的坑。
比如:反复修改设计稿、需求方临时增加几个页面、设计交付延期、效果不如预期等情况,这样一来反而使得整个项目节奏慢了达不到预期效果。
其实“设计前”是最难且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去争取时间来做好准备,那么我们都有哪些事情要做呢?
① 设计从沟通开始,在设计前一定要和客户,用户多沟通,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图。请他们讲讲项目背景平面设计Bsport体育、用户人群、业务目标以及与业务和设计相关的内容。
② 做产品前一定要做同行业和竞品分析,分析别人产品的优点、缺点,思考一下在自己将要设计的作品中如何改善。
③ 站在产品全局的视角上把握整体设计资源,寻找设计创意点和切入点。并且预估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可能潜在风险,思考应对预案。
设计中:有了前面的充分准备,基本上就能信心满满的开始设计了,接下来按流程逐步进行。
① 作为UI设计师首先要与交互设计师确定产品的原型准确性。需要确认原型的结构、交互方式符合业务导向和用户需求。明确交互流程及逻辑循环关系。
② 当敲定了原型就可以对产品风格进行探索了。风格定位可以根据设计前的分析,也可以自主根据产品属性,也可以根据当时流行趋势进行设定。有时候会照顾用户和客户偏好。
③ 设计过程中会关注逻辑和细节表现,甚至是找同事一起检查产品细节表现。最后根据目标输出预定方案。
④ 当做出方案后需要设计评审,团队内部对方案达成一致后,可以组织一场正式的评审会议。在评审阶段尽可能细致,把设计师想要落地的小细节、小亮点都清晰的讲到,引起研发人员的重视。最后将评审达成的结论文档化。
设计后:设计评审通过后,除了输出设计内容和对设计文件进行整理归档外,后面还要做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推进设计落地与设计验证了。
① 设计落地环节设计师的参与非常重要,前面所有的工作最终是以上线的效果为标准,所以在设计验收时细致坚持确保设计效果完美落地。除了督促开发进行调整,将设计细节标。注得更加清晰,复杂的交互输出一份动画demo,能帮助开发准确理解设计意图。
② 最后是设计验证,设计验证有很多方式,比如:数据埋点、用户反馈、线上走查、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等。设计验证能帮助回顾当初目标的达成情况,找到存在的问题,成为接下来迭代的依据;同时也是设计经验的积累。Bsport体育Bsport体育